戰勝自卑,六個擺脫自卑感作祟的方法,讓你自信變強! - 內心戲

 

自卑變自信的方法
(擺脫自卑,重拾自信)

 腦中常常出現一些讓你感到很自卑的聲音嗎?

『這我做不到啦』、『他一定看我沒有』、『鐵定會失敗』、『我不配』...

 這些不斷出現在腦海裡的聲音,心理學家稱它為『小對話』。根據研究,我們在心理與自己交談的速度,相當於每分鐘說出四千個字。如果腦中的思緒被『小對話』搶走了話語權,相當於每天聽了320場時長為一小時的演講,全部都是打擊自信、讓你感到自卑的內容,這不只是會折磨心智,甚至會影響健康,進而改變人生的軌跡。

那麼,有什麼辦法可以擺脫自卑、重拾自信,不被『小對話』影響呢?以下提供六種方法,幫助你變強、變好、變得更有自信。

 

旁觀者視角

『沈浸』與『抽離』是心理學上兩種看待自己的視角。

以沈浸角度看自己時,會以第一人稱視角(我),將自己困在自己的情緒和情緒引發的語言留狂潮中。沈浸者在描述自己的思緒時,會聚焦在負面的事物上,例如被傷害、被羞辱、憤怒或自卑等。

以抽離的角度看自己時,會以第三人稱視角(他),將鏡頭拉遠,化身為觀察者去看待自己,這能放寬視野,以更高維度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發生的事,不僅可以拉開與內在情緒的距離、也可以讓自己感受負面情緒(憤怒、憂鬱、自卑)的時間縮短。

擺脫自卑的方法-旁觀者視角
(用旁觀者角度看待自己的事,可以減少情緒的起伏)​​​​​

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時,試著以第三人稱的方式(他)對話,例如『小明為甚麼會哭』就比起『我為什麼會哭』所帶來的情緒起伏還低,當你可以有效得調節自己的情緒,將可有效減緩自卑、憤怒、緊張、恨等『小對話』的攻擊。

 

心智的時光旅行

試著想像一年、五年甚至更久遠的將來,現在面對困境、退縮、恐懼、逃避或者是自卑,你還會那麼在意嗎?會不會後悔、會不會遺憾、會不會覺得好笑?如果你能從未來的角度看現在,很多事情,就會顯得沒那麼嚴重了,你一定可以用更開闊豁達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事情,不在自卑或者自怨自艾。

 

經驗常態化

把經驗常態化,能帶來強大的心理慰藉,因為你知道自己正在經歷的事情並不獨特,而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,不管這個經歷有多們令人不開心,它都是人生的一部分。

擺脫自卑的方法-經驗常態化
(試著把經驗常態化,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,必定也發生過在其他人身上)

我們經歷悲痛、挫敗、情傷或者感到自卑時,往往會覺自己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,因為我們被小對話影響,強烈的聚焦在自己的問題上,產生『我沒有那麼好』等打擊自信、自卑、怨恨或焦慮等負面的情緒,然而當我們與他人交談後,發現別人也曾面對類似的事情時,就會意識到儘管發生的事情很討厭,但它同樣發生在別人身上,這會立刻改變我們的觀點 - 『別人可以克服,我也可以』。

 

讓自己感到敬畏

擺脫自卑的方法-感到敬畏
(面對令你敬畏的事物時,內心的小對話就變得相對渺小了)

當產生敬畏的感受時,你會感到自己的渺小,而你的問題或者是自卑的想法,也會變得微不足道,這是心理學上,有一種名為『縮小自我』的方法。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看到雄偉壯麗的山巒、波瀾壯闊的海洋等大自然美景時,會感到心靈的平靜,因為我們思緒注意力,被眼前令人敬畏的景色所吸引,那些不斷影響我們的『小對話』,在更偉大的事物裡,變得相對不重要。

在被自卑的情緒襲擊時,去做些能讓你適度感受到敬畏的事,可能是念一首詩、聽一場演奏、欣賞一幅畫作或者是一場壯遊,你的世界將會更自信、更開闊。

 

安慰劑

所謂安慰劑,大家的理解通常是藥品研究中使用的物質,經常是糖片或食鹽水,也就是沒有藥物治療作用,有趣的是,當病患服用安慰劑,獲得無效的治療時,病患的症狀反而得到舒緩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,他們相信這個治療『有效』。

多項研究證實,不管安慰劑是一個吉祥物、有療癒力量的人(例如薩滿或信賴的醫生),或是某個特殊環境,光是相信他能讓我們感覺好轉,我們就真的會感覺比較好。

擺脫自卑的方法-安慰劑
(實驗證明,對於某些疾病,當你相信吃的藥有用,它就能幫到你)

事實上,安慰劑是利用預期的力量來影響我們心智和身體健康的秘方,這跟大腦身體的運作機制有關。

例子1: 相信自己吃的是高脂肪奶昔,身上的飢餓賀爾蒙濃度就會降低、認為自己喝的是昂貴的葡萄酒,大腦愉悅迴路的活化程度就會增加。

例子2:  根據研究,老師把智商普通的孩子誤以為天才兒童,因此給予更多鼓勵、讚美和肯定,一年後再測量這些孩子的智商,發現其智商增長率明顯地高於其他孩子,這是因為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,讓他們相信自己與眾不同,並提升了學習動動機與自信,所以一年後,這些平凡的孩子真的就變得與眾不同了(羅森塔爾實驗)。

 

簡而言之,當你深信某件事或物有用時,他就會成為信念,進而影響你。

只要有信念,就不會讓自卑感作祟!

【延伸閱讀】一款充滿信念的內褲,用信念擺脫負能量!

 

儀式

在心理學中,儀式一詞是用於一個人,有系統地用來消除或預防焦慮的重複行為,也就是緩解內心『小對話』的工具。

儀式的構成,往往跟要達成的目標沒有關聯,例如NBA球星詹姆斯(LeBron James),在比賽開打前都會進行撒鎂粉的儀式,雖然這個動作對他球場上的表現,沒有明確地幫助,但卻能緩解在開賽前的緊張焦慮感。

(Lebron James在賽前都會進行行撒鎂粉的儀式
來源:NBA)

儀式之所以能夠幫助我們緩解『小對話』產生的負面情緒(自卑、憤怒、焦慮等),是因為:

  1. 儀式會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困擾的事情上轉移,完成儀式任務會佔據大量工作記憶,使焦慮和負面的小對話(自卑、憤怒、焦慮等)沒有容身空間

  2. 儀式提供了一種秩序,讓我們獲得某種掌控的感覺,例如:考試前很緊張,去廟裡拜拜祈求神明保佑後,對於未來有更多能掌控的感覺,心裡的焦慮也就得到緩解(越能掌控某些事物,自卑感就會越低)。

擺脫自卑的方法-拜拜儀式
(拜拜也是儀式的一種,讓你有能掌控未來的感覺,得以緩解負面情緒)

當內心的小對話出現,開始攻擊你,讓你產生到自卑、憤怒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時候,我們可以刻意去進行儀式,例如:無法專注工作時,主動去整理辦公桌等,幫助緩解內心的負能量(焦慮、自卑、憤怒、恨)。

 

克服自卑,讓自己變得更好

自卑是一種天性,能力很強的人會自卑、外貌很優的人會自卑、有錢人也會自卑,只要是人都會自卑,但如果自卑過頭了,自卑就會演變成一種心理疾病。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,面對人生的各種打擊,如心理無法得到適當的紓解,這些負面有毒的情緒,必定會侵蝕美好的人生,最終讓你越來越負面、越自卑。

克服自卑變得更好
(自卑是人的天性,勇敢挑戰自卑是讓自己變更好的原動力)

阿德勒在《自卑與超越》定義自卑情結為 :一個人面對自己無法適應或妥善處理的問題時,明確表示自己無法解決該問題,即為自卑情結。但同時,他也將自卑定義為讓自己變更好的原動力。所以,請各位務必好好使用以上六種方法,幫著你擺脫小對話及自卑感的作祟,活出自信快樂的人生。

 

參考資料

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作者:伊森.克洛斯

維基百科:自卑情節

 

 

 

內心戲-內褲品牌logo

 

內心戲,創立於2021年的夏天,是一個正能量爆棚的服飾品牌,強大不只來自於身型,更來自於心靈,我們會在身邊,陪伴你、激勵你、開導你、鼓勵你、並帶給你歡樂,Calvin Klein相同,內心戲追求極簡、舒適、休閒又不失優雅氣息的設計風格,為您帶來與眾不同的內著體驗,讓你在變強的路上不孤單!

願我們都有一顆最自由的心!

內心戲品牌故事

FB 粉絲團 

IG 粉絲專頁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